燈籠草(苦蘵),茄科,燈籠草屬。


拍攝時間:100年6月21日(二)


拍攝地點:鹿羊農舍


別名:苦蘵草、燈籠果、酸漿、燈籠酸醬、炮仔草、掛金燈、博仔草、鬼燈籠等。


科名茄科(Solanaceae)燈籠草屬(Physalis )


分布:全島低海拔之山野、田園及荒廢地間,蘭嶼也有。


用途:


一、食用:1.嫩葉先以鹽水浸過,消除苦味後再行炒食或煮食。2.採成熟之果實,除掉宿存萼,洗淨後生食。


二、藥用:全草可供藥用,具有清熱、利尿、行血、調經、鎮咳、 解毒的效果。性味:全草:苦、寒;根:苦、寒,有毒。效用:全草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治咽喉腫痛,痄腮,牙齦腫痛,急性肝炎,菌痢,蛇傷;根:利尿通淋。治水腫腹脹,黃疸,熱淋。


特性:一年生草本,草本蔓藤植物,莖基部分枝,具三稜。葉互生,具柄,卵形,全緣或波狀緣。夏至秋季開花,果實球形,包圍在燈籠狀的萼中,黃綠色。


 


參考資料:http://plant.tesri.gov.tw/plant



 


▼左圖修正前(背景太亮)、右圖修正拍攝背景後,主體更能突顯出來,謝謝蘇Sir指導。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▼成熟的果實







攝影菜鳥,請多多指導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